三、神仙的演化

元始天尊

神在封神榜以前,是沒有的。封神榜的目的與其說是封神,不如說是創(chuàng)神。  我們先看看作為神的條件是什么:

  首先,對于出身是沒有限定的,就是說,不論人、仙、妖,只要獲得仙或者神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的認同,就可以成為神。這點,看孫悟空是最能明白的。孫悟空學得法書后,只是屬于妖這一族群。但通過玉帝的認可,就一躍為神了。所以我們可以認定,神在招聘人員上是采用領導權威制。

  其次,對于神的法力并沒有數(shù)值化的標準和要求,高強如哪吒、楊戩,低俗如馬氏,都可入為神族。

  最后,神的數(shù)量并沒有限制,雖然有崗位定額,但沒有編制限額。這個繼續(xù)以孫悟空為例。孫悟空擔任弼馬溫時,有弼馬溫的崗位,但沒有定員。通過書中描寫,可知弼馬溫是有前任的,但不知何許原因,導致該崗位長期空置。后孫悟空成神后,才被聘為該崗位。

  正因為這幾點,從封神榜后到西游記時期來看,神的數(shù)量在封神榜的基礎上有了極大的增加,但質量上卻相較有所退步。比如,巨靈神,在封神榜時期是沒有的,但西游記時期卻成為重要戰(zhàn)神之一,但巨靈神的戰(zhàn)斗力參考孫悟空,與楊戩和哪吒相比,差距不是一點半點??梢姶藭r的神總體戰(zhàn)斗力是比較差的。

楊戩

仙在封神榜之前,可以說勢力最大。  封神榜以前,天下只有仙、受仙控制的妖和正在創(chuàng)業(yè)的西方教接引準提二人。此時的仙絕對可以說是一支獨大。但封神榜后,不知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到西游記時期,仙已經(jīng)沒落到極為分散的狀況,人員數(shù)量急速下降,有相當大一部分都被分流或者說是跳槽到了其他族群,這個跳槽的目的地主要有神、佛、鬼族群。

  封神榜之前,仙的首領有截教的通天教主和闡教的元始天尊。但到了西游記時期,仙已經(jīng)沒有名義上的首領了,從行為上看,已經(jīng)屈從于玉帝了。

  而原來的仙派首領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也退隱了,這二者的師兄太上老君反而成為受神領導但卻超然于神的一個特殊人物。這個變化是很奇怪的。封神榜從結果來看,是仙派肢解截教的過程,通過肢解截教,架空通天教主,達到闡教獨掌大權的目的。此時創(chuàng)立的神不過是一個等級低于仙的族群,不論實力,還是勢力,都遠遜于仙。但發(fā)展到西游記時期,二者正好調(diào)位,神反而成為高于仙的族群,仙成為受神保護的族群。

  通過這個兩端點的表象,我們可以合理猜測連接這兩端點的連線情況。我認為,在封神榜之后,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次巨大的變動,這個變動導致了闡教解散,使元始天尊喪失了仙族的指揮權而淪為光桿司令。在這次變動中,神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并且有可能實現(xiàn)了從部落組織到中央集權組織的轉變。而這里,還有一個極其隱秘的人物,就是太上老君。

  我認為,在這次變動中,太上老君起到了破壞闡教興立神的作用。在封神榜時,太上老君還無權無勢,但到了西游記時期,一躍而為雖受命于神的首領玉帝,但地位遠高于任何神的一個特殊境界。有句話說:誰受益,誰嫌疑。太上老君獲得這種特殊待遇,絕對不可能是無功而受的。況且,按照神最初的實力,是不可能讓闡教解體的。

四、佛的發(fā)展

在封神榜時期,佛還是稱作西方教的  ,這個教很有趣,只有兩個高人:接引和準提。而到了西游記時期,則改西方教為佛教了  ,并一躍成為與神并肩的強大勢力。從西游記描寫中看,此時的佛人員數(shù)量并不比神多,也不比仙多,但綜合實力卻絕非神仙可以比較的。

  我們參考現(xiàn)實,此時的佛就類似于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微*軟公司最初也是二人創(chuàng)業(yè),然后逐步發(fā)展成為人數(shù)雖然不多,但創(chuàng)造財富絕對世界第一的霸王龍級大公司。佛也如此,從封神榜時期的二人組合,到西游記時期的精英團隊,和微*軟公司絕然相似。

佛從組織上來說,也是存在等級的,但這個組織結構不同于神。  神是一個多層次的組織,估計其等級如中國古代般的九品。而佛只有佛祖、菩薩、羅漢和其他人員這簡單的幾層。這一方面是佛受人數(shù)限制,不能采取多層次組織,另一方面,是佛直接采用的現(xiàn)代管理中推崇的扁平型管理模式。從現(xiàn)代管理學來看,佛的管理模式明顯要高于神的管理模式。從實際效果看,也確實如此。

  比如,西游記中,孫悟空從違法亂紀到被追捕,整個過程手續(xù)繁復,層層傳遞,層層分兵,最后還是失敗告終。而佛方面,比如觀音菩薩尋找西天取經(jīng)人物的過程,從最高領導如來佛祖發(fā)出命令給觀音菩薩,然后觀音菩薩根據(jù)自己的判斷,直接就將任務順利完成了,避免了很多手續(xù),也避免了信息傳遞的錯誤。當然了,這種組織結構的優(yōu)缺點大家可以看看管理學,自然就明了了。從人才方面看,佛采用得手段主要是兩種,一種通過嚴格的考驗,從妖、魔中遴選。一種是將佛族群中的優(yōu)秀分子,通過嚴格實作培訓,獲得提升。

  前一個例子,在西游記中有孫悟空、紅孩兒等為證。后一個例子就是唐三藏了。從西游記中,并沒有看到佛直接從神中挖角的事例,所以可以判定,佛在西游記時期是不能直接從神中遴選人物的。但佛在看中神某一人物時,我認為還是會采用種種手段,使神自己將此人物踢出神這一族群,使之成為妖或者魔,甚至是最初等的人和生物,佛然后再按照前面說的第一種手段來將其引導入佛。

  所以說,正是因為佛采用了嚴格的人才機制,才能確保佛在人數(shù)少的情況下保持強大的實力。這和微*軟公司的精英政策如出一轍。佛在封神榜時期是沒有遴選人才的權力的,只能從仙和神都不要的人物中挑選。這點,看看封神榜里接引和準提收服門人便可知道。他們所收的都是既不能成仙,也不能神的人物,當時截教處于倒閉解體前夕,截教人員的出路只有仙位下崗和神職崗。那些沒有上封神榜的全部屬于下崗內(nèi)定人員,接引和準提也都是從這些下崗人員中遴選出自己滿意的人才,來充實自己門下??梢姶藭r的佛是依托仙這個超級壟斷勢力逐步發(fā)展起來的。

從佛的人員組成來看,西游記時期的佛很大一部分都是封神榜時期仙,而且還有很大一部分既受職于神,也隸屬于佛。  這是很讓人費解的。根據(jù)前面講述神的轉化過程中有一個隱藏歷史,我認為,正是因為那個巨大的變動,使仙的組織闡教在倒閉解體后,一部分依附于神,一部分投靠了佛。在那個變動時,闡教的解體絕對和神有某個協(xié)議,就是仙受神保護,而且保留仙這個頭銜。從理論上看,這與“一國兩制”有很大的相似性。闡教中有很大一部分則沒有投到神的保護傘下,而是改換門庭,成為了佛的一員。從佛有部分人員從事神的職務,而且神遇到巨大問題時,會向佛求救,可以看出神與佛是同盟關系,而且這種同盟關系類似于孫*中山時期的國*共合作。當時很多**黨*員就在國*民*黨政*府供職,同時保留**黨身份。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認定,在那次隱藏的變化中,其結果肯定是肢解了闡教,攻擊方就是以神為主體、佛為同盟者、太上老君為內(nèi)應的同盟組織。其結果就是神與闡教達成協(xié)議,闡教中不愿接受協(xié)議的就投靠為佛,神與佛瓜分了闡教。

  下一頁有關于仙品分級和重要的神仙盤點,點擊查看吧~